2025年上半年,全球機器人產業在人工智能技術加速演進的推動下持續升溫。港股市場作為中國科技創新企業的重要融資平臺,聚集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機器人概念股。這些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與財務數據,不僅映射出自身發展路徑的差異,更折射出整個機器人行業從“技術驗證”邁向“商業化落地”的關鍵轉折期。
本文通過對港股主要機器人企業的中期業績梳理,深入剖析其營收增長、盈利能力、戰略方向及資本動向,揭示當前機器人產業的真實圖景——高增長與低盈利并存,細分賽道初現曙光,通用平臺仍處投入期,具身智能成為新競爭高地。
01
營收表現:全行業高歌猛進,物流與教育雙輪驅動
2025年上半年,港股機器人板塊整體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動能,多數企業營收同比增速均超過25%,反映出自動化升級和智能化轉型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滲透。
極智嘉以超10億元營收領跑板塊,其增長主要得益于在全球倉儲物流自動化市場的深度布局。值得注意的是,其海外收入占比接近80%,且海外業務毛利率高達46.2%,顯著高于整體水平,體現出全球化戰略的成功以及高端市場定價能力的建立。
優必選的增長則依賴“教育智能機器人”與“消費級智能硬件”兩大成熟業務的雙輪驅動,二者增速均逼近50%。然而,其工業與物流機器人板塊收入出現下滑,暴露出核心產品商業化節奏的不確定性。
越疆科技雖體量較小,但在協作機器人領域保持穩健增長,憑借高技術壁壘維持行業領先的47%毛利率,展現出較強的盈利潛力。
首程控股雖非傳統意義上的機器人制造商,但通過產業基金積極布局宇樹科技、銀河通用等頭部創新企業,構建機器人全產業鏈生態。其資產融通收入同比增長69%,顯示出“資本+產業”雙輪驅動模式的初步成效。
02
盈利能力:分化加劇,倉儲機器人率先觸達盈虧平衡臨界點
如果說營收增長反映的是市場需求的熱度,那么盈利能力則直接檢驗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。當前港股機器人板塊呈現出“冰火兩重天”的格局——部分企業已接近盈利拐點,而另一些仍深陷虧損泥潭。
極智嘉:首個實現經調整EBITDA轉正的企業
實現經調整EBITDA盈利1162萬元,虧損同比收窄94%。這一里程碑式突破,標志著倉儲物流AMR賽道的商業化閉環正在形成。其盈利改善源于三重因素:規?;@現、高毛利海外市場貢獻提升、精細化成本管控落地。極智嘉已成為目前港股機器人公司中,唯一展現出清晰盈利路徑的企業。
優必選:研發投入高昂,短期難言盈利
盡管虧損同比收窄17.2%,但經調整EBITDA仍虧損3.23億元。人形機器人作為其戰略核心,研發費用居高不下,且尚未實現規?;慨a。公司規劃2025年生產1000臺、2026年交付數千臺人形機器人,未來盈利前景高度依賴于量產降本能力與下游應用場景的拓展速度。
越疆科技:高毛利支撐虧損大幅收窄
經調整凈虧損收窄34.4%,在低營收基數下實現近47%的毛利率,反映出其在協作機器人領域的技術溢價和成本控制能力。若能進一步擴大出貨量,有望在未來2-3年內實現盈虧平衡。
當前機器人企業的盈利能力與其所處賽道密切相關。聚焦特定場景、具備規?;涞啬芰Φ拇怪鳖I域企業(如倉儲物流)已進入盈利前夜;而致力于通用型平臺(如人形機器人)的企業,仍需經歷長期“以研發換空間”的投入階段。
03
戰略前瞻:具身智能成兵家必爭之地
隨著大模型與多模態感知技術的突破,機器人正從“被動執行”向“主動決策”演進?!熬呱碇悄堋保‥mbodied AI)成為各大企業戰略布局的新焦點。
極智嘉成立具身智能子公司,發布面向倉儲場景的“Geek+ Brain”大模型,并融合機械臂操作技術,致力于解決倉儲揀選中的復雜任務(如無序抓取、柔性分揀),推動AMR從“移動”到“操作”的能力躍遷。
優必選聚焦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場景的應用落地,近期宣布斬獲2.5億元訂單,創下行業紀錄。該訂單或將為其后續量產提供重要驗證,加速商業化進程。
越疆科技推出融合“機械臂+人形+六足”的具身機器人平臺,探索多形態智能體在復雜環境中的協同作業能力,展現其在底層架構上的創新能力。
首程控股則以“產業整合者”身份,通過資本紐帶連接材料、傳感器、核心零部件與整機廠商,試圖打造一個支持具身智能發展的完整生態系統。
04
機構態度分化,用腳投票揭示預期分歧
資本市場的反應往往領先于基本面變化。2025年上半年,港股機器人板塊的估值走勢與資金流向,清晰地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不同發展路徑的認知分歧。
極智嘉在發布業績后,獲得多家國際大行“買入”或“增持”評級,股價表現堅挺,反映出市場對其商業化確定性與盈利拐點的高度認可。
優必選則呈現“冰火兩重天”局面:一方面,獲得Infini Capital 10億美元戰略融資授信,彰顯長期投資者對其技術愿景的信心;另一方面,騰訊等早期股東選擇減持,可能源于對商業化節奏不確定性和持續虧損風險的擔憂。
這種分化表明,資本市場正在從“概念炒作”轉向“價值甄別”,更加關注企業的訂單能見度、現金流狀況與盈利時間表。
05
未來展望:從“概念驅動”邁向“訂單驅動”
綜合來看,2025年的港股機器人板塊正經歷一場深刻的結構性轉變:
短期確定性機會在垂直場景:以極智嘉為代表的倉儲物流機器人企業,憑借清晰的商業模式、穩定的客戶訂單和逐步改善的盈利能力,已成為當前最具投資安全邊際的選擇。
中長期成長空間看人形機器人:優必選、越疆等企業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技術積累與訂單突破,將決定其能否打開萬億級市場天花板。量產能力、成本控制與場景適配將成為關鍵勝負手。
產業鏈整合者或將脫穎而出:如首程控股這類具備資本實力與產業視野的平臺型企業,若能成功培育并整合上下游資源,有望在機器人生態構建中占據獨特地位,享受“生態紅利”。
06
結語:理性回歸,曙光初現
機器人產業歷經多年技術沉淀與資本投入,正在迎來從“概念驗證”到“商業兌現”的關鍵窗口期。港股上市公司的表現告訴我們:真正的價值不在于講一個動人的故事,而在于能否交付一份可復制、可盈利、可持續的解決方案。
未來屬于那些既能仰望星空、布局前沿技術,又能腳踏實地、深耕場景落地的企業。當“具身智能”不再只是實驗室里的炫技,而是工廠、倉庫、家庭中真實運轉的生產力工具時,機器人產業的黃金時代,才真正到來。